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患艾滋病以前,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
预防是最好的“疫苗”
艾滋病防治的难点在于无法治愈、控制困难。目前,全世界还没研制出彻底治愈艾滋病的药物,也没有预防的疫苗,在当前的医疗水平下,患者或感染者必须终身用药。因此,防艾宣传教育尤为重要,预防是最好的“疫苗”。
知晓HIV,了解HIV,才能最终战胜HIV!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种,母婴传播、血液传播以及性传播。我国通过对血液制品的严查以及对毒品的打击,艾滋病通过血液传播已经很少,而性传播因为隐秘性较强,成为现在主要的传播方式。我国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性传播占全部艾滋病传播途径已超过90%。
拒绝毒品、自尊自爱、遵守性道德、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是预防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来源:图片来自央视新闻,部分内容有改动,资料来自:中国疾控中心性艾中心、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丁香医生)
抓住“阻断”黄金时刻
医学上讲,即使真的被感染,体内检测出艾滋病毒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在还没确定是否感染时,有没有“后悔药”可阻断病毒传播呢?其实是有的。
HIV阻断药是一种极有效的补救措施,知道的人却并不多。根据中国疾控动态与艾防中心2017年的统计数据,万名受访网友中,有将近一半不知道艾滋病可以服用阻断药物。
HIV阻断药,即暴露后预防(Post Exposure Prophylaxis)的药物,通常指的是在发生了高危行为之后,用来防止HIV病毒扩散的药。高危行为包括与艾滋病患者或HIV感染者发生没有安全措施的性行为;开放的伤口或黏膜组织接触到艾滋病患者或HIV感染者的血液;被有艾滋病患者或HIV感染者血液的针具刺伤等。
阻断药发挥作用的原理是,切断艾滋病病毒复制的过程,防止病毒从已感染的细胞扩散从而感染更多的细胞。以性传播为例:病毒先侵犯黏膜部位,穿过黏膜屏障后进入人体的组织、细胞、淋巴结,并在淋巴结繁殖,最后进入血液。阻断的原理是在病毒到达血液之前将病毒杀死,以达到阻断目的。
阻断药的成功率极高。据统计,我国每年有700到1000名医生、警察等由于工作中不慎接触艾滋病患者或HIV感染者的血液等原因服用阻断药,没有一位因职业暴露而感染。
但是,发生暴露后,越早服用阻断药,药物的血药浓度就能越早升上去,以保证在病毒进入血液前起效。这是一个药物与病毒赛跑的过程。最佳的阻断时间是2小时,阻断成功率在99%以上。之后,成功率会开始逐渐下降,但72小时内仍有较高的成功率,被称为黄金72小时。
但是,HIV阻断药只是一种补救措施,不能过分依赖阻断药,关键还是在预防。
严惩恶意传播
2017年7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7〕13号)公开发布。其中第十二条规定,明知自己患有艾滋病或者感染艾滋病病毒而卖淫、嫖娼的,以传播性病罪定罪,从重处罚;致使他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或故意不采取防范措施而与他人发生性关系致使他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均以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传播性病罪在刑法中可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而故意伤害罪最高可判死刑。
如何有效预防艾滋病
1、洁身自好,性生活不洁、杂乱,是导致染上艾滋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要预防艾滋病,必须要避免不洁的性生活。
2、正确使用避孕套,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3、生病时到正规的医院看病,避免被使用未经消毒的医疗器械;注意输血安全,不适用非正规医疗单位的来历不明的血液。
4、输液时要确保输液针头是一次性的,如果输液针头乱用,很容易导致沾染艾滋病。艾滋病通过血液传染很快。
5、如果想献血,必须找正规的献血单位,否则卫生条件无法达标,很容易沾染艾滋病毒。即使正规的献血部门,也要看好是否用一次性针头抽血。
6、远离毒品,更不能共用注射器吸毒。
7、不共用可能会刺破皮肤的用具,如剃须刀、修脚刀等;尽量避免接触他人体液、血液;不用未消毒的器具穿耳孔、文身、美容。
8、尽量不纹身,纹身用的刺针很难保证充分消毒,多次重复使用的刺针,往往是艾滋病毒的传播媒介。因此要避免去纹身。
9、避免不洁净的针灸治疗。针灸用的针反复使用,如果不彻底消毒容易传染艾滋病,因此在针灸时一定要确保针经过高温彻底消毒。
10、有艾滋病的妇女不能怀孕,如果怀孕应立即引流,否则会带给孩子艾滋病毒,因为体液传播艾滋病毒非常快。